航天精神今日談:
按需求做100分,是完成產品,是“工匠”;超出需求做到120分甚至更高,打造 “藝術品”,是“大國工匠”。成本可控時我們如能積極貢獻余量,為產品賦予更多價值靈魂,那我們的“產品”和“人品”就能合為一體,在航天強國建設的壯美畫卷中永不褪色、熠熠發光!

戴天方:讓每件產品成為藝術品
戴天方,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,全國勞動模范,中國航天科工首席技師。他從19歲開始與機床打交道,視車間為家,視產品為孩子,至今已經三十五載。他曾說:“把每一件產品都打造成為藝術品是我畢生的追求。” 工作中的戴天方(左) 他常沉醉在自己作為“藝術家”的世界中。“快看看你那張苦瓜臉吧。”妻子開玩笑地把戴天方拉到鏡子前面。“對,鏡子!我怎么沒想到呢!”戴天方一聲驚呼,緊鎖的眉頭一下子飛揚起來。 原來這些天,戴天方的心里一直有個疙瘩。鑄造的模具要求左右對稱,但利用左右標尺兩邊調校時總有0.05毫米的誤差,盡管已經在工藝標準內,但他心里卻一直放不下,連吃飯走路都在想怎么消除這個誤差。一貫笑呵呵的戴天方悶悶不樂了很久。 但看著眼前的鏡子,戴天方一下子有了靈感,找到思路了! 利用鏡面對稱的原理,戴天方用一套標準完成了極致對稱的模具加工,專家不由驚嘆道:“世上本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,但戴師傅的執著讓我們看到了尺寸一致、完全相同的千萬件產品。” 工作中的戴天方(左一) 作為組長,他始終堅持著“凡要求別人干好的自己先干好,凡要求別人克服的困難自己先克服”的原則,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重活、累活、難活的最前線,幾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崗,最晚離崗。 就這樣一天天,一步步,戴天方從一名普通工人,成長為中國航天科工的首席技師,參與了二十余個系列飛航裝備的“研制-定型-批產”全過程。他用日復一日的實際行動,踐行著“讓每件產品成為藝術品”的工匠精神,詮釋著“追求極致”的航天文化。

來源:中國航天科工、航天三院